以巴战争

冲突恶化与战争开始 

十月七日前后,以巴勒斯坦境内,名为哈马斯的武装集团,约一千五百名哈马斯武装分子从加沙地带入侵以色列南部开始,以色列方说他们杀害了一千多人,并掳劫了二百多人作为人质,其中也有平民。 

当天以色列就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且出动数十架战机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进行空袭来反击。 

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的武装派别卡桑旅在七日的上午也对以色列发动了新一轮军事行动,以结束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罪行。然后在当天对以色列的多个目标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 

以色列方面也做出回应,动员数万名预备役士兵,积极准备对加沙实施地面进攻,势要彻底消灭哈马斯。 

之后,以色列国防部长甚至说出惊人的言论,他说:“所有战争规则对我们已经作废。我们的士兵不会对任何事情负责,也不会有人上军事法庭。” 言外之意就是,不管我们的士兵做了什么不人道的事,都不会被追究责任,没有人会犯战争罪。 

以色列的罪行 

据阿拉比亚电视台在十月十八日报道的消息,加沙一所医院遭到空袭,造成了八百,后报道升至超过一千人的死亡。火速赶到灾难现场的救助人员与一些拍摄者用手机拍摄记录下了医院内可怖令人无法直视的画面,断壁残垣和无辜人们的残肢断臂。目睹了这一切却幸存下来的儿童很多都还在惊恐之中无法缓过神来,这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不可磨灭的创伤。巴勒斯坦的总统阿巴斯向外界宣布“以色列犯下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可怕的战争屠杀行为。巴勒斯坦卫生部谴责此次空袭为”大屠杀“。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否认以军实施空袭,还反指称是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制造了此次袭击,但指告发动袭击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否认了此指控。 

对于以色列的这一行径来说,轰炸医院简直毫无人性,已经完全违背了日内瓦战争条约,即不故意伤害平民与战争受害者。 

十月九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切断了食品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后以色列能源部长卡茨又宣布切断对加沙地带的供水。断水断电让当地的医疗系统面临崩溃,但越来越多的伤者被送往医院,可由于缺乏电力供应,医院慢慢的变成了墓地。 

从卫星上拍到的图片也能清楚看到加沙在断电前后的差距,断电前加沙地带灯火通明,断电后可以说是漆黑一片。连最基本的水电都被切断了,让人不禁设想生活在那的民众,包括妇女儿童会有多苦。加上是在战争时期,巴勒斯坦的人民随时都有可能丧命。或是死于空袭,或是死于没有食物没有物资支援。足够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国家的人们反思,对比起常年生活在战乱里的中东普通民众,他们的环境简直是地狱。到了战争的时候,双方开战的国家可能都无法守住人道底线,更别谈什么人权和理智了。 

巴勒斯坦外交官在联合国会议上的发言也句句令人揪心: 

“我们的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手掌上,以便在炸弹袭击他们家时,能够被认出。” 

“我们的男人在挖掘集体坟墓,来埋葬那些已识别和未识别的人。” 

“我们的妇女正在用普通肥皂清洗身体上的烧伤,因为医院的消毒剂用完了。” 

“我们的救援队正在吃沾满血的面包来维持生计。” 

“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拯救生命的同时牺牲了。” 

“我们的长辈口渴难耐,在废墟下寻找水喝。” 

“我们的家人被剥夺了哀悼的权利。” 

德意志纳粹与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将近六百万人在德国的种族清算中被杀害,当时的欧洲所有犹太人加起来才不到九百万。而犹太人做了什么事让整个国家如此敌视他们呢? 

一战期间,到处是发战争财的商人,而这其中,犹太人最多。他们囤积货物,药物,食物,巧买巧卖,赚得盆满钵满。德国人对此非常反感,他们认为这些犹太人卑鄙无耻,冷血无情,只讲利益。 

后来,以至于一些德国人认为,一战时德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国内经济被犹太资本家把控,他们发了战争财,并掏空了国家。 

战败导致了德国要赔偿土地,丢失人口,割让工业基地与支付战争赔款。那时德国为了赔款大量印钱,货币大幅贬值,经济降到低谷。以至于后来有了后人皆知的“一个面包要五十万马克”这句话。德国民众因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去贷款,多数是高利贷,并且放贷者多数是犹太人,这也让犹太人在德国的形象愈发不好。 

犹太人丰衣足食,本国人却连温饱都是问题。而他们的食物甚至丢掉也不会施舍给德国人,只为了不造成供大于求,食物价格下降,要维持供需平衡,始终本持着商人本质。 

仇恨的种子种在了德国人心里,到了二战,这颗种子也就发芽了。当时畸形扭曲的德国社会选出了希特勒这样的人来消灭犹太人,将犹太人驱逐干净,要将原本属于德国人的财富拿回来。因为战况的变化,驱赶的方案无法实行,转而变成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 

一九四七年七月,一艘载满4530人的轮船在四处漂泊,船上的人都是从德国侥幸逃跑出来的犹太人。他们在船上打起横幅,写着:“德国人摧毁了他们的梦想和家园,求你们不要摧毁我们的希望。” 

英国人想要连人带船都送回德国去,而巴勒斯坦人却敞开怀抱,接受了这批历经磨难和无家可归的难民。此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聚集,后来,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开始上演。 

以色列建国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联合国大会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同时建立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不知何原因,提案通过了。 

联合国的此举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集体抗议,因为在巴勒斯坦地区,占据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分到了43 % 的土地,反而占据人口三分之一的分到了57 % 的土地。更过分的是,犹太人分到的是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阿拉伯人得到的是贫瘠且相互分离的土地。 

这么不公平的决议通过之后,阿拉伯各国在各地发起了激烈的游行示威运动。另一面犹太人却在兴高采烈的准备着建国工作。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仅过一天,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组成的联军就正式向以色列宣战,这也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经过十五个月的战斗,以色列获得了胜利。之后几年也接连发生了多次中东战争,但均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1949年): 

背景:在以色列建国后不久爆发,涉及了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这些中东国家反对以色列的独立和分割巴勒斯坦的决定。 

战争结束后,以色列获胜并获得了领土,且宣布获得独立,但埃及控制了加沙地带,约旦控制了约旦河西岸。这次战争导致了难民问题和地区内的持久冲突。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背景:涉及埃及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以及法国、英国和以色列的合作行动来反对这一行动。随即以色列计划并入侵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协同法国和英国入侵苏伊士运河地区。 

结果由于国际压力和美国的介入,这次危机迅速结束。以色列、法国和英国退出占领领土,苏伊士运河又继续由埃及控制。 

六日战争(1967年): 

背景:涉及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战争爆发原因复杂,其中一些原因包括地区紧张局势、边界争端和以色列宣称的安全担忧。 

结果是以色列在短短六天内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因获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以及东耶路撒冷。这场战争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并导致了复杂的领土争端和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的领土面积缩小至 22 % 。 

这三场战争只是个例,几乎多于一半的二十世纪后的中东战争都与以色列有关。每次以色列获胜后,都会增加占领的领土,巴勒斯坦的领土也相应的减少。巴勒斯坦的领土从当初的43 % ,只剩下到如今被八米高的巨人之墙包围着的那所剩无几的百分之十五 。 

现在,沉寂了几十年的巴以再燃战火。而以色列发言人为以色列所做的事辩护的理由是一本旧约圣经,圣经就是证据,他们说这是上帝自古给他们许下的地契,他们有权拿回来。 

社交媒体的作用 

近日,欧盟对Tiktok 发起了施压,要求其立刻删除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内容,称其为有害信息,并威胁说如果不服从,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Tiki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回应说,他们收到了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措辞严厉的信件。 

在同一时间,欧盟要求X平台(Twitter)迅速处理巴以冲突的“虚假信息”,蒂埃里-布雷顿 也致信给马斯克,称社交媒体X上广泛传播着“虚假和人为操纵的图像和信息”。 要求马斯克负责并证明其言行一致。 

因为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关于巴勒斯坦平民不公的处境以及以色列镇压巴勒斯坦真相的暴露。信息不可控如野火般传播的速度,在Tiktok 和 Twitter等不由犹太财阀渗透掌控的社交媒体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民众,从美国,荷兰,巴西,英国,埃及,欧洲各国,阿拉伯各国,甚至是美籍犹太人等等都举起巴勒斯坦的国旗高喊解放巴勒斯坦的口号,对抗以色列和要求以色列停火。经过这事也让人感叹,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团结过了,只要不去无视,这个世界其实还是有希望的。 

战争的反思 

最后,我们应该想一想,哈马斯组织难道真的是恐怖分子吗,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哈马斯。战争要怎样避免。若不论对错,我们又应该如何促成和平,让巴以停战和谈,并也给巴勒斯坦的民众一个生的机会。 

“杀害巴勒斯坦平民的解决方法不是杀害以色列平民。杀害以色列平民的解决方法也不是杀害巴勒斯坦平民。复仇是一条死路,唯一的出路是伸张正义。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生命危在旦夕,而每个生命都是神圣的,请拯救生命,拯救生命,拯救生命。“-出自巴勒斯坦大使

Writer

Lucy Li Canizio Gusmao

Editors

Xue En Ci

Writer

Xue En Ci

Editors

Lucy Li Canizio Gusmao

Writer

Xue En Ci

Editors

Lucy Li Canizio Gusmao

Writer

Xue En Ci

Editors

Lucy Li Canizio Gusmao

©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